善问

收录于话题 #成长创富 依然是一篇旧文,只是忘了当时写好了为什么没发。。 在和某创始人交流的时候,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且反复品味:“人们往往先于问题找到答案,”后一句好像是:“再为了迎合这个答案去设计问题。”惯常的句式就是“这个事我觉得应该这样这样,因为不啦不啦不啦……” 在前公司的一次产品会上,就一个产品的改进设计,数个产品经理纷纷发表各种不同看法,最终一位产品经理慢悠悠的问了一个问题:“能先了解一下他们当时为什么那么做吗?” 这位产品经理的表现得到了产品老大的欣赏认可,随后也很快的升为公司最年轻的产品总监。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产品经理们突然发现,人其实会习惯于就一个事情立即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,但在此之前并不会了解它的源起,并不知道现在这样做的原因和已有的利弊结果,这样的话其看法大都会有偏见疏漏。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。

用6页PPT去谈早期融资

收录于话题 #成长创富 这是一篇发布在我博客的旧文,因为忘记主机续费,博客空间一去不复返了,刚好身边有个项目准备融资,翻出来重发一下供参考。 早期融资商业计划书最好能用6页PPT制作,15分钟讲完。这是因为投资人基本会安排1个小时左右时间看项目(但可能受各种影响缩短),理想状态是在15分钟内就让投资人能大致了解项目情况,这样保证最少有30分钟用来充分讨论,剩下时间大家讲讲笑话谈谈融资。 建议参考“金字塔原理”来整理和表述这6页PPT,这样逻辑更顺,效率也高。次序是: 第1页:我们做的是什么(定位/业务形态等) 第2页:

有位读者16年后给我发来电子邮件

刚才在整理邮箱的时候无意发现了这么一封电子邮件: 你好高少星, 大学里曾看过你的大作<无厘头啊 无理头>, 依稀记得有一篇是 东游记之姜子牙救武吉,当时读得很欢快, 当然佩服得紧,做了些笔记,记下你的邮箱. 目前市面和网络上已再无这本书的详实内容,请问你是否有资源分享给我,让我再次体会阅读的乐趣. 丁* 不知道该如何感慨。 * 《无厘头啊,无理头》是我出版的第一本图书 * 2001年下半年耗时数月编写,出版于2002年年初 * 原定和死党韩宝锋一起编写,但其掉了链子,

Todolist 做错了什么?

很多人都会用清单类应用,希望清单能帮助自己提升效率,实现梦想。我也是一个清单的爱好者,大约 10 年前便由 Remember the milk 入坑,期间辗转了 OmniFocus、Wunderlist、Todoist 等许多应用。但我一直不觉得效率有明显的改善,清单里的过期任务也越攒越多。这让我很困扰,使用清单,究竟会收获什么? 目前主流的清单类应用的工作流程,是快速记录、筛选排序、选择完成。

为什么是蜗牛?

很偶然的,我们决定选择蜗牛来做“目标笔记”的吉祥物。 为什么是蜗牛? 最初的微信公众号icon选用的是一个山上插着的小旗子,意思是一步步爬上去达到终点。在搜索“goal icon”的时候,这只小蜗牛莫名其妙的乱入了,看上去非常醒目可爱,让人过目不忘,看多了几次后,索性决定就用它了。 而小蜗牛本身也符合我们“目标笔记”所期望的那样: * 越是重要的目标,实现的过程越是漫长。在目标达成之前,没有人会关注和肯定你,只有时间和寂寞陪伴你,所有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。

Episode

00:00:00 00:0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