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小时定律

收录于话题 #成长创富 之前在Quora还是Ted上看到,说只要20小时就能学会任何事。如果这个说法成立,那我们的人生无疑有了更多可能和希望。我想说,的确如此。 前年冬天,我这个“初级道霸主”水平的人去南山滑雪,为了跟随大佬的身影,一冲动上了高级道,上去后看着那个坡度和各种雪包雪坑,两腿发软直接吓尿,只是因为比较好强好面子,硬着头皮必须下来,因为不管怎么说,也算是上过高级道了。 大概短短200多米的高级道,我下了快半小时,哦,不是下,是连摔带滚。

《好玩的书》是怎么出版的

今天说说《好玩的书》的出版过程吧,给对图书出版感兴趣的朋友做个参考。 09年从公司离职后各种玩,然后回来跟朋友吹嘘分享,说的次数多了自己也烦了,也想让更多人知道生活可以更多彩有趣,所以萌生了写本关于玩的书的想法。 首先是策划,到底这本书要长什么样子?那个时候很巧在香港书店看到了一本英国人出的《This Book Will Change My Life》,哇靠,太赞了,简直就是我想要的样子好不好?就是每页一个主题,然后以设计图作为内容展示,非常独特新颖,看着感觉很好,

盲目的乐观

记得雷军在创业经验分享的视频中,提到过创业者要有“莫名其妙的自信”,创业半年多来,非常认同他的说法,甚至觉得,还得有点“盲目的乐观”才行。 刚开始创业时,的确有种莫名其妙的自信,觉得既然创业,未来100亿美金估值只是起点,进500强必须妥妥的,短期计划嘛,3~6个月先拿轮融资,估值先弄到1亿美金再继续向500强挺进。 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和激情,对忽悠自己和团队成员是有效的,一方面调动工作情绪,一方面转移对创业早期各种不确定的迷茫和恐惧,反过来看,如果这点自信都没有,还咋创业啊?

11点

2个月前我发了条微博,“要成功特别简单,对我来说,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就行了。”羞愧的是,我没做到,所以我还没成功。 作为一个创业者,革命的基础就是身体,好的基础表现为身体健康、精神充沛、情绪高涨。唯独如此,才能每天长时高效工作,成为团队中贡献度最大的那个人;才能有清醒的思考判断,不至于昏沉沉做出愚蠢的决定;才能感染影响身边的人,把不靠谱的事变的靠谱。 我属于必须睡眠质量好才能状态好的人,过去十多年对自己太好太放纵,身体搞的很差,每天跟梦游似的,易困易乏没精神,如果我能解决这个问题,

心不定

一年前曾问高人:“为什么我到现在还做的不成功?”高人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因为你心不定。” 几周前又与另一高人请教,他说,他成功的重要秘诀是“复利”。这个“复利”体现在你在任何事上的累计和沉淀,时间越久,效果越是明显。 高人所见略同。身边有一定建树的人,或在某一领域专注深挖,或在某一平台持续上升,或在某些技能不断精进。反过来,有为高薪频繁跳槽的,有为机会更换行业的,有为兴趣换技能的,大都杂而不精,博而不深,

Episode

00:00:00 00:00:00